中阿国际商贸金桥网

节衣缩食

 排水管放下地基槽旁边的地沟,正是中午时分。依依洗手剁鸡块,现在就只剁一个鸡块了,加上两个胡罗卜也一样能吃饱.这“六把米”每次都经过依依的仔细挑拣,而且用水来回在两个小铁盆里淘,这个办法还是小时候依依看他爷爷淘米学会的,这种淘米法叫“箩”。依依家乡以面食为主,在七十年代的中国,过年过节才能人均分一斤米,既便这样的米也是很碎很脏,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沙粒彻底筛选干净。要是在吃的正香的时候,听见“咔嚓”一声,接着牙床一阵麻疼,那就是咬着石粒了。现在阿富汗的米比那时依依吃的米干净不了多少,好的只是随时能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依依这个现在在中国根本用不着的手艺,在这派上了用场,几乎没有一次在米饭里吃到沙粒。
     “古老卜”已不是那么排斥吃这种饭了。当然他还是喜欢吃他们的饭:先把米洗净放水泡在容器里,到两个小时,然后在锅里放很多油,放上肉,他们喜欢吃的佐料,少量的水发豆子,还有葡萄干、盐、小火一直煨熟,就象新彊的抓饭,吃起来很香,但要浪费很多的时间。依依是会做,但根本没条件也没兴趣每天做这个,只能是哪天下雨不能干活时才给“古老卜”做一次。既便做也是省了材料的,少放了油和肉,必须进一步节约,从各个方面。依依带过来的钱已用了大半,建房材料的价格已清楚,需要大约材料的数量也算了要多少钱,包括建房的工钱,几乎要用尽依依的卡上存款。妥善起见,要向国内开口了。依依实际上已给一个他玩了十几年的老朋友说了要借一部分钱用,他的朋友正通过可靠渠道交到依依手里。当然在到依依手里之前,就已找到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途径了,这个途径就是在前一年来考察时认识的一个中餐馆的老板。这个老板是南方人,二十多岁的姑娘,带着她一个表姐,原本说打算去俄罗斯谋发展的,在拿着护照去北京办签证时经过别人游说,就来了阿富汗,具体情况她不愿太涉及,总之糊里糊涂就来了。开始就和她表姐给在喀布尔开饭店的中国商人那里打工,据她说工资只给50美金,他们也是有抱负的,不计较当下,只要能先落下脚,以后就有机会。果然半年以后接了他们现在经营的这家中国餐馆,并且已结了婚,嫁给了一个在阿富汗国家安全局工作的阿富汗人,有了小孩,餐馆也很红火。除了很多中国人来用餐,外国人经常去,很多次就看见美国大兵的车往路边一停,下来等着他们做好了饭打了包,付钱离去。厨师就是她的表姐,她的表姐更憨厚一些,逐渐熟悉了就会说一些创业艰辛的话,在外人看来很赚钱的生意,她却说买电话卡都不买大额的,因为老想给家里通话,所以只买小面额的,用这种方法来控制通讯费用。她们现在的关系等于是表姐给已成家的表妹打工。会做豆腐是一大优势,虽然手艺比国内做豆腐的师傅差,但在这里就算鹤立鸡群了。隔三差五就会有大大小小的公司来电话寻问还有没有现成的豆腐,如果有很快就会见到这人开车来买,对中国人价格优惠三分之一,是每公斤人民币二十四元。做豆腐的黄豆都从中国随别的公司发货时捎来,也有时直接去巴基斯坦买,两天来回。但巴基斯坦的也是从中国运去的。这个餐馆在这姐妹手中经营很有名气,在阿富汗其它城市有工程或其它工作的工人或工程师到了喀布尔等公司人来接时,总要在她们的店里中转,所以走就在此走,来也在此来,显得络绎不绝。她丈夫的两个弟弟还能帮客人买东西,象这种小餐馆兼营旅店也真是在喀布尔的中国特色,不同时期总有五六家。她的这家在一年后主动停止经营,做了别的生意,个中苦乐,只有她们清楚。光说其中有一次,依依和另外三个人正在吃饭,就被一群人敲门闯入,看证件知道是阿喀布尔检察院的,把她丈夫带走,理由是店里经营了酒水,而他丈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虽然这家餐馆并不做任何一个阿富汗人的生意,不光餐馆,连所有的中国人开的小商店也都只做阿富汗人以外的生意,而且都是关起门来经营,原因就是如果你开着门做,光是看热闹的阿富汗人都让你应接不暇,什么事都别想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