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迎来重大突破的关键一年。作为一项创新、多元的伟大倡议和创举,“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各个行业都在把握“一带一路”契机,寻求切入点,开展多元化的业务合作。“一带一路”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为实现联动发展、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注入了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是一项创新、多元的伟大创举,之所以备受世界瞩目,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响应,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于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二是因为“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它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大多数国家人民利益。
(“一带一路”机遇远大于挑战)
习近平主席之所以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于这些国家与中国存在历史传统上的贸易往来,重振这一古商道,将有助于区域经济在新时期的大力发展。但这一美好愿景却被一些舆论解读为中国在对沿线国家实行全面对外援助和施舍,这种理解是对“一带一路”的误读。
作为新时期中国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这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的正解。
目前,国内外均有舆论对“一带一路”前景与风险表示担忧,夸大“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和阻力等负面信息,我对此很不认同。在国内开展业务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更何况走出国门,关键是事前做好调研,定位准确,就会减少风险。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尤其对投资与商业而言,风险往往与利润成正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实属正常。但这并不影响“一带一路”本身。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大型企业都已针对“一带一路”做出了谋划与布局,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大多产生了不错的利润或盈利前景,市场化效应很明显。各地方政府也相当踊跃,纷纷希望借“一带一路”东风发展本地经济。“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以来,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广泛的国际认可,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和效益也是有目共睹。
因此,有少数人将“一带一路”视为一个风险高、经济落后的领域,而不是将它视为一只多元化、差异化的投资潜力股,过分的夸大其风险,而忽视其带来的巨大机遇,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一带一路”转移的是国内优势产能
“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战略基础。有一些舆论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把中国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这样的表述不够准确全面,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理解为“你们把不要的、过剩的破烂儿卖给我们吗?”从而产生反感和误解。我认为“一带一路”的精髓在于一是转移中国的“优势产能”,二是推广中国的“品牌产品”。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提到的国际产能合作,并不是“过剩”产能走出去,而是“优势”产能走出去。比如高铁、航天、能源、高科技产业等,这些都是紧俏、供不应求的资源,“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这些产业对接国际大市场起到带动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像海尔、联想、华为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已在大部分国家生根开花结果,向着燎原全球的目标迈进。
一头连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途经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布局谋篇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全球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绘就了一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明贵栋)
转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