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余明辉:阿富汗人同样乐意做生意
可见,公元前3千纪,青金之路总体可分为两大商路:一是北路(陆路),从阿富汗经伊朗高原到达两河流域;二是南路(水路),从阿富汗先到印度河流域,然后经印度洋到波斯湾,最终到达两河流域南部。然而,随着公元前18世纪中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然衰亡,南路的海上贸易告以中止。青金之路仅余北路(陆路)一线,一直延续至新巴比伦王朝时期(前626—前539年),如今的中国,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青金已经走上各大商场柜台。
商贸首先考虑是利润和顺利,从中国到阿富汗比较便利的路线是新疆到巴基斯坦再到阿富汗,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选择途经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只是一些现实利益考量,经常发生巴基斯坦单方面关闭通道的事情发生。为了避开巴基斯坦关卡的限制,近年来经伊朗阿巴斯港、马什哈德到阿富汗的赫拉特、喀布尔的第二条线路日益繁忙,大有取代巴基斯坦线路的趋势。新千年后阿富汗还计划同伊朗合作,准备扩大伊朗查赫巴尔港(Chahabar)的使用,经这个港口进入阿富汗比阿巴斯港还要近一些。从伊朗到阿富汗边境的路况普遍较好,但阿富汗境内公路则相当差。阿富汗距离两河流域有3000多公里路程,在古代进行长途运输十分危险,且成本很高。因此,两河流域的许多青金石不是通过商业贸易得来,而是来自于战利品和外邦进贡。我们的同事这么多次上矿山都有一个感觉,不管从那条路盘旋上山,都在山坳里发现人家。有时候几十家一个村落,有时候四五家,还看到孤零零一家人建几间石头和土混合的房子,门前一片庄稼。有的前面有河流小溪经过,有的住在半山腰根本没有水,全靠毛驴背着水桶上去,这时候你看到的往往是小孩子在后面赶着驴。这些散落在各个山坳间的男主人们,构成了青金矿不同环节角色的来源。女人们操持家务,也下地农忙,看史料,所有路线和生活状态,和几千年前并未改变。
阿富汗市场上物资不算匮乏,也只是有基本满足而已,很难满足个性化要求,更不可能象中国商品这样充斥各个超市和市场。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自然很喜欢带最多的国货过来,来满足日常需要。
阿富汗的手工毯是闻名世界的,机织地毯遍布各地市场,再好看也无法高档,手工毯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是传统的换汇品。好的地毯式每两平方英尺宽就上架一个女工,当然男工也可以,只是很少,通常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下架一块儿手工毯,能快的就是粗道货,也不能算高档。只有细密的地毯完工才受富人追捧,这种地毯一定是慢工出细活了。我们到他的市场去聊天,这一个地毯交易市场,具有各种民族风格的代表,要知道,很多图案是有家族风韵,记在织工的脑子里,代代相传。对于地毯,中国人传统中不是必需品,也比较陌生。不过在阿拉伯世界、西方富裕国家,几乎是家里一件少不了的物件。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图片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