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吸引来的中国人,早期的摸索。
从中国陆续来办事处的同胞生活最多时四个人,一直做着贸易。反正国内挤压的产品很多,都想往外卖,要的多还会能还价,都是净利润。不管在伊朗、迪拜、阿富汗,价格优势明显,当地商人根本想不通这是商品还是福利?尽管在中国同事小王条件比其他人好的不少,但在这里小王要教他们很多节俭常识。比如说买来的葱要先吃绿叶部分,这样就不会浪费,因为葱白的部分不会隔夜就发黄。洗衣服的水,洗衣机里最后一桶水肯定是不倒掉的,用来洗托把,冲卫生间。诸如此类,也知道身边的这几个和他说一样语言的人是怎样的嘲笑他,评价他。
(中阿商贸金桥网办公街区早期路人很少。)
一位同事自己吃放了好多天的饺子,饺子的表面似乎都能看到白毛了。他说这样做并不是要给谁做榜样,只是知道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必须让成为钢铁战士,这样才有圆梦的身体基础。除了工作之余和阿富汗员工探讨工作就是关心他们的生活,也经常有意识的和他们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很难在说不三不四笑话的时候和他们打成一片,最终一个一个的都走了,指责的话留下了一大堆。归根结底,没有一时半会儿让他们圆上发财梦,而这几个人是希望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的。阿富汗所有青菜都比国内贵很多,重要的是办事处倡导绿色生活,崇尚节约,这和品德素养有关系。
只有“大石”的时候,小王同意一个以前就认识的阿哨兵来做工人,这个哨兵大家叫他“如拉”。家里很穷,没有父母,姐妹都已嫁人,一个发育不良的弟弟跟着他,生活十分清苦。做哨兵政府每月给一百美金,对于不会生活计划的他来说很难维持。2002年2003年,中阿商贸金桥网最早的同事前几次来阿考察,只要遇到“如拉”都会被他的困难打动,每次给他二十美金回去买面买柴。前年在电服大楼值勤时“如拉”和另三个哨兵被汽车炸弹所伤,腹部中弹,没有大碍,肚子上留下一个近一尺的刀口,政府给了两千美金补偿。他用这笔钱娶了他姨家的女儿,成了家。这桩婚姻是“如拉”妈妈活着时给他定下的娃娃亲,他的姨妈可怜他,没要彩礼,成全了他。
和现在很多生活不如意的阿富汗人一样,“如拉”经常怀念被苏联占领的时代,那个时候每月能领到叫“哭喷”的东西,就是福利物资。米、面、油、糖、免费给,房子免费住,开店不收税。那时候“如拉”除了领“哭喷”还在街上卖炸土豆条,那儿生意好就去那儿,没人干涉。由于他算是孤儿,在苏联支援的孤儿院长大,甚至还征求他意见愿不愿意去苏联读书。 也许有朋友看到这里,会感慨,他怎么可以如此不爱国呢?其实,很简单,像“如拉”这样的情况,生活温饱就成了问题,更何况精神境界的食粮呢?
(国内边贸发展)
(本博客所有文章根据十五年阿富汗工作手记原创而成,包括各种图文,如转载有标示。请转载时经博主同意、注明出处,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